找到相关内容987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藏族面具文化的历史探源

    ?神造像艺术也随之传入西藏,这对后来寺庙“羌姆”面具的造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?公元8世纪中后期,在桑耶寺创建中期,“莲花生把它(指拟兽面具舞)与印度佛教密宗瑜伽部?无上瑜伽部里的金刚舞结合起来,发展成为...

    罗布江村 杨嘉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595203.html
  • 苯教历史三段论之由来及剖析

    丰满起来,最终成为信徒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形象。再说,由于宗教派别的区别,辛绕弥沃对佛教徒相对陌生也在情理之中。   5、在居尔苯中有三种改编的苯教,第一种只提到着蓝裙之班智达为了报复恩扎布达国王将佛经...

    才让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695211.html
  • 心智的培养

    住,你追求无上佛道的心,已经发出来了,你要怎样去安住不退转,又要向上努力求发展。这一份觉性,你如何在生活当中,在任何环境下,都能保持不退失。第二个问题,应如何降伏其心。要降伏自己我执和法执的烦恼的心,...

    道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303095482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为何是苦?因为人类的无明与贪欲,造下了种种“业”,依业受报,由此轮转“三世”,受生老病死种种苦。解脱是否可能?回答是肯定的。因为出家修道,证无上菩提,就能消除无明与贪欲之“业”,从而获得超脱生死轮回的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

    皈依”为一体的无相戒法。所谓“四弘誓愿”就是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边誓愿断,法门无边誓愿学,无上佛道誓愿成”。惠能将无相戒与“四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196049.html
  • 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

    岩石里,这种意到笔不到的表现手法,启人深思联想, 更显示出主像的神圣与伟大。这无疑昭示着当时人们对佛祖至高无上的崇拜程度。   二、三教合一与政治教化   所谓“三教”系指佛、道、儒。以孔孟为...

    杨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24396700.html
  • 梵像卷释迦佛会、罗汉及袓师像之研究

    护法,住寿于世界。”[42]不过此说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。七世纪时,唐代高僧玄奘所译的《法住记》反覆言道:“佛薄伽梵般涅槃时,以无上法付嘱十六大阿罗汉并眷属等,令其护持,使不灭没,及敕其身与施者得大...

    李玉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571296927.html
  • 吐火罗与回鹘文化

    高僧在西夏佛教界所拥有的地位当是至高无上的。从西夏文文献看,大凡有皇帝莅临的法事活动,其主持者一般都拥有帝师或国师头衔,而元昊、谅祚时期西夏只有国师而无帝师(帝师在西夏的出现当在夏末仁宗时期)[16] 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497089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作业,不取,不住,念念即是解脱般若。《宝积经》云:‘不得少法,名无上菩提。’”[57]   摩诃衍在回答印度僧人的发难时,常能引经据典予以驳斥,虽以南宗思想为主,但不时仍表现出顿渐兼修的思想,同时又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
  • 敦煌法制文献中的情理法辨析

    ,而彰显的依然是人情的至高无上,反过来,法的威权(不是权威)因为情而得到维护。同样,在法达不到的地方,用情来指导,使情法和谐。   另外,还有一种必须注意的情形是,情法和谐中的“情”, 还有“案情”...

    王斐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497097.html